Latest News 最新消息
F44 218i Gran Coupe 更換 M 235i 亮光黑下導流
F44 218i Gran Coupe M Sport 車尾部分是採單邊單出設計,外型上總覺得少些運動感,不過別擔心!透過我們將 M 235i 帥氣的雙出亮光黑下導流移植,完工後整個車尾視覺上比原本樣式來得更有精神!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955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先將原本單出設計的後下導流卸除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94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將 M 235i 方形尾飾管固定至下導流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952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將 M 235i 雙出下導流安裝上車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949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再將尾飾管合在下導流再以螺絲固定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95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完工後,斯文路線 F44 218i M Sport 搖身一變成為活力型男![/caption]
想帥一波的 F44 車友,不妨手刀趕緊來洽詢!
M235i M Performance Parts 亮光黑下導流套件
▲首先在改裝E46 M3的避震器之前,我們原先是使用M3 CSL整套原廠避震器,在使用三萬公里
之後所得到的心得是,對於駕駛者來說支稱性相當強且乘客不失舒適性的乘坐感,屌打一堆市
售套裝型避震品牌,唯一的缺點大概就只是入手價格不親民,但對於口袋有點深度的車主來說
,原廠的耐用度也是最好的。
既然我們這麼推,也使用了一段時間了,為什麼需要改裝避震器?
因為我們下一步的計畫就是改裝桶型賽車座椅,若沒有辦法自定義調整車高,改裝桶椅之後
車身的配重就會失衡,從外觀來看就是前低後高的狀態,也因此我們必須選一套適合街道以
及偶爾熱血的避震器。
我們先考量到的是E46車系最為人詬病的後工字樑接點容易裂的通病,如下圖,這整個後擔
鈑金都是比較薄的。
▲對於比較熱血的玩家而言無疑就是一種風險,劣化時大多會造成異音,底盤定位偏移
唯一的途徑就是強化,網路上有許多E46 Subframe Reinforcement 套件,我們選的是
瑞典廠商MILLWAY所開發的Reinforcing Plates套件。
這整個強化過程極為複雜而且需要有經驗的專業廠商進行燒銲、打磨、防鏽、美化,需時
2-3天,而我們就省略這些血淋淋的照片,直接給大家看一下最後的成果。
▲施工的部分我們是交給好朋友,新店區 騰澤汽車小高來為我們操刀 (掌聲鼓勵)
再來就進入到選擇困難的時候了,市售這麼多品牌,我們如何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產品,
首先,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收藏擺放,其次是改裝桶型座椅需要自定義車高,最後是街道使用
。OK...其實蠻多產品符合要求,但我們還有一個需要就是能夠調整前外傾角(Camber)的產
品,大多數的可調上座Adjustable Camber plates都容易有異音,因此範圍就再縮短許多
,僅剩下KW Suspension的產品,由高強度鋁合金與頂級球面軸承所構成,在我們自家
M2 Competition使用過KW Clubsport 3-Way的經驗,是沒有異音的,但很可惜的
給E46 M3只有2-Way可調設定,壓縮阻尼少了低速回彈就更無法細膩的調整熱血時的用途。
因此我們剩下唯一的選擇,KWSuspension 旗下ST XTA Plus-3 登場...
▲擁有三向可調的功能,少了大哥Clusport 3-Way的油氣瓶,因此售價相對來說是非常誘人的
ST旗下有許多等級的產品,我們選擇是一次攻頂的ST XTA Plus-3,能調整的項目為回彈
阻尼16段、壓縮阻尼分為高速回彈24段、低速回彈24段,出廠時就裝設好的可調上座,真是
誠意滿滿阿。
另外,XTA Plus-3還可以讓玩家為彈簧選色,在18種顏色中我們選擇紅色
底盤的安裝,我們交給好朋友,
▲不免俗的來一個擺攤姿勢先給大家流個口水先...
▲前桶身使用的是競技型直捲彈簧,後桶身則採用大捲式的彈簧兼顧舒適性。
▲XTA Plus-3採用的是KW自豪的高強度鋁合金與頂級球面軸承
▲近期沒有熱血的需求,因此Camber維持原廠設定。
▲安裝工時包含四輪定位大約是在4個小時左右完成。
我們先行使用原廠的街道建議值來測試路感,街道設定居然讓我們有種跟CSL原廠避震器極為
相同的路感,在此要補充一點,M3 CSL相較於市售的M3減重達100kg之多,所以一般的M3裝
了CSL的避震器組,是偏向舒適的,而在CSL車上所得到的路感則是非常不同的強度,硬但不
彈跳,在一般的M3上,連續顛破的路面就會產生彈跳的路感。
▲也因此,針對台灣多樣化的路面環境,壓縮阻尼可調整的功能就可以更細膩的達到自我需求
▲車高的部分也是可以自定義調整的,我們的設定是前2指後1.5指
輪框的部分當前是使用德國KW集團旗下的BBS CH-R
▲BBS德國製的旋壓材質的輪框,個人覺得這款Old Fashioned老式經典非常適合E46 M3
▲姑且不論重量,百看不膩的造型很適合當代車款。
▲E46 M3至今仍被車評評論為均衡度最好的車款,是老編年輕時的夢想。
▲中年入手夢想車,一步一步的打造屬於自己的風格的M3真是相當費心的事XD
整體來說是相當滿意的,日後若有山路或是賽道活動,再來做專有設定。
感謝KW Suspension Taiwan 給予許多支援與回饋,全系列KW & ST避震系統提供兩年
保固,總部更設有原廠維修中心,給玩家們滿滿的信心。
動力配置據小道消息指出,M140i 極有可能搭載 B58 3.0L 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,最大馬力可輕鬆達到380hp。目前消息還尚未明朗,但無論如何,相信 BMW 是不會讓廣大車友們失望的!
採用 Urethan 材質的前下導流,有著重量輕以及高耐用度特性,每樣 3DDesign 之產品都是經過專業研發測試打造而成,緊實的密合度不在話下....!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24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產品安裝方式為雙面膠固定再從底部以鑽孔羅斯的方式固定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26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先將雙面膠撕除後做初步固定,待會再進行鑽孔動作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2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底部鑽洞以螺絲固定就大功告成!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3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將螺絲鎖上後就告一段落了!從車頭來看,安裝 3DDesign 前下導流後的 G20 視覺上更有運動感了,有別以往車友們選擇 M Performance & AC Schnitzer,3DDesign 所呈現的是另一種獨特的日系風格![/caption]
BMW 推出的工廠賽車 M4 GT4,主要為賽道競技需求,然而賽場上碰撞難免,故在碳纖維製品上精油層表面處理較為粗糙,RKP 為美國專業 BMW 改裝品牌,所推出的GT4 碳纖維煞車導風飾蓋除講究耐用度之外,質感同樣非常細緻,密合度也是百分之百![/caption]
以下為產品實裝照
今日本文主角就是近期頗受歡迎的 G21 330i M Sport Midnight 夜型版,全車黑化的外型讓它比一般版 330i 增添幾分殺氣!車主剛交車不久就選擇了專精 BMW 改裝大廠 AC Schnitzer 為 G21 所推出的後尾翼,與 M Performance 相較之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!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1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800"]
透過比對圖可以清楚分別原廠尾翼與 AC Schnitzer 尾翼到底外型差在哪!AC Schnitzer 尾翼左右兩側向外凸出的設計讓視覺效果更具侵略性!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10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尾翼上車前先上 AC Scnitzer 套件內含的車身膠,確保尾翼能夠緊密貼合在車上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1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比對無誤之後就可將尾翼貼合上車囉!至於密合度的問題大家也別擔心,畢竟是 AC Schnitzer 出品,品質絕對是百分之百!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17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
黏貼上車後,再用吸盤與纖維膠帶固定,約等待半小時後車身膠乾掉後即可移除。[/caption]
若您也喜歡 AC Schnitzer 後尾翼,趕緊手刀向我們洽詢!!
堪稱是最速 M Car 的 M5 CS 也會出席這次嘉年華會![/caption]
新世代 2 Series Coupe 將承襲老祖先 2002 的優良傳統,維持後驅配置並支援 xDrive 四驅系統,同時擁有優異的 50:50 的前後配種。車系中定位僅次 M2 的 M240i xDrive 車型,也預計搭載代號 B58 的 3.0 升直列 6 缸汽油渦輪增壓引擎,最大馬力上看 374 匹。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400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720"]
新世代 2 Series Coupe 維持傳統的扁平水箱罩造型。原廠也在日前透露,新世代 2 Series Coupe 在外型設計將會致敬第 1 代 1 Series Coupe 車型。[/caption]
後續新車款的動向我們也將持續追蹤!